年后钢市持续不温不火,厂商出货低迷,加之目前钢材市场在承受资金紧、库存大、需求弱三重大山重压的同时,近期所公布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、超日债违约事件也点燃了金融市场对债务违约的担忧情绪、2月粗钢产量骤增等利空因素集中释放,市场利空因素增多,市场悲观情绪浓厚。
近期从唐山地区管厂了解到,自从本周管厂降30-50元/吨后,管厂出货情况有所好转,目前市场低价资源出货不错,但价格窄幅上扬,出货情况随着走低,从而反映出钢市的疲软,也像是价格和需求的博弈。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:
市场下游需求释放缓慢,目前已进入到三月,气温逐渐回升,下游工地基本开工,市场终端采购也较2月份有明显回升,但整体仍较往年偏低。一方面受低迷的行情影响,贸易商在“买涨不买跌”心态影响下,普遍放缓采购计划。另一个方面,产业链上中下游资金都异常紧张,导致工地开工也受到一定影响。所以短期来看,市场终端采购商家采购仍比较谨慎,市场成交仍处于低位释放。
从库存方面来看,目前钢材市场库存量较大,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,2月份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为63.3%,较上月上升10.9个百分点,为2011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,这显示钢厂库存上升明显。同时,根据钢协数据,2月中旬末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726.6万吨,旬环比增加了5.7%,较年初大幅增长 47.4%,继2月上旬之后,再度刷新历史新高,目前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均处于高位,巨大的库存消化问题仍是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。
另外融资矿问题存在,成本端风险岌岌可危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,银行信贷持续紧张,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实现融资,来缓解资金链紧张局面。如今铁矿石下跌,加上焦炭、钢坯等钢铁生产原料价格的联动下跌,无不明显影响市场的到货成本,后期将会一定程度拖累钢价。
综合来看,钢铁业仍处于“寒冬期”,钢市短期难摆脱低迷的局面,后期随着行情的继续低迷和银行业债务的收紧,逐渐倒闭的钢企和钢贸会逐渐增多,钢市阵痛期仍持续进行,上半年行情整体呈震荡走弱的趋势。 |